關(guān)于煩惱和憎惡
作者:張忠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親愛的家人們,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分享《稻盛和夫的哲學》(原《心法》)。
我們在學習“關(guān)于欲望”一章,感受到人生有六大煩惱“貪嗔癡疑慢見”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時常會不知不覺中升起煩惱。但是假如我們養(yǎng)成習慣,就人生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,通過深思熟慮,看清楚問題的本質(zhì),自然我們就可以放下煩惱。我們一定要明白煩惱只會消耗精力和時間,不能解決問題。經(jīng)常煩惱也會損害健康,沒有任何好處。
企業(yè)經(jīng)營有好有壞,人生的過程也會此起彼伏,有順境和逆境。如果我們養(yǎng)成了透徹思考,思考到“不需要再思考為止”,之后我們就在過程中去努力,具備“盡人事,聽天命”的態(tài)度,這是一種人生心態(tài),自然會讓煩惱不再升起。
成功和失敗都是在磨煉我們的心志,我們更是要為失敗的結(jié)果去思考原因和過程,這種反省就能讓我們開啟智慧,獲得進步。失敗既然已經(jīng)木已成舟,或成語中所謂的“覆水難收”,我們?yōu)榇撕蠡?、煩惱,沒有任何意義。這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應(yīng)有的心態(tài),需要在事上磨煉中真正去領(lǐng)悟,讓生命獲得成長。
今天有二個字與大家分享,“怒”和“恕”。在劉余莉老師解讀《群書治要》中講到,“發(fā)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”。我們遇到逆境,會升起煩惱,或順境時,也會升起六大煩惱。是責怪自己,還是他人,這個煩惱提升到發(fā)怒,往往犧牲的是自己。尤其是發(fā)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了。遇事不順,埋恨于心,發(fā)怒于形,都是不應(yīng)該的。
反之,我們時時修煉,把“怒”轉(zhuǎn)為“恕”,人生就會大不一樣。恕=如心=真如之心=人的本性=我和眾生是一體的關(guān)系。自然會體諒對方,或給自己也是寬恕一次,心情就不會升起煩惱。“恕”是修身的法門,圣人的恕道認為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也就是人生碰到煩惱是時時需要考慮內(nèi)求的。我們?nèi)松枰獙W會“寬仁以待,換位思考,將心比心,同體大悲,轉(zhuǎn)怒為恕”。
明代洪應(yīng)明先生在《菜根譚》一書中寫道,“寵辱不驚,閑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漫隨天外云卷云舒”。這是一份寧靜的境界,自然不可能有一絲煩惱,一切變幻能坦然處之。
我們學習《六項精進》,也是擺脫“煩惱”的最佳方法。
第一,如果有空去煩惱,不如去干活,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。在《大學》也講,“小人閑居為不善”。一旦極度認真拼搏于工作的當下,自然不會升起一絲煩惱。
第二,要謙虛不要驕傲。謙虛的人,往往不會煩惱,因為他明白煩惱會消除福報。這就是“唯謙是福”的道理。
第三,要每天反省。反省同煩惱不同,反省是從迷到醒的過程。
第四,要知足,活著就要感謝。帶著時時感謝之心,自然不會有煩惱。
第五,不要老是考慮自己,而要更多地為別人著想,要具備利他之心,自然帶來的是歡喜心。
第六,不要有感性的煩惱。人生要樂觀豁達,感性地煩惱沒有任何意義。為此,一旦有了煩惱情緒,我們就有了法寶,通過修煉《六項精進》,自然可以消滅煩惱。
文章中還提到,人的消極情緒中除了煩惱之外,還有憎惡,仇恨。這是更加不應(yīng)該的,憎惡和仇恨會帶來可怕的反作用,它不僅僅會傷害到他人,也同時會傷害到自己。煩惱,厭惡,憎恨等這類情緒,也會讓人體內(nèi)分泌出某種不好的荷爾蒙,帶來不健康的因子。
為此,前面我提到,我們要學會“寬恕”他人和一切事物,人生的根本任務(wù)就是提升心性。我們中興精密家人,在感情中,碰到最糾結(jié),最痛苦的,莫過于寬恕那些不能寬恕的人和事,每一次情緒的障礙,都是一次心靈凈化和提升的機會,要把“寬恕”二字,銘刻于心,非常重要。感恩大家!